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

因會場不准攝影,只能偷偷地影幾張,請各看倌不要告發我,HAHA

grd3












































F3000B





今年為國際知名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為作紀念,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一項大型展覽──「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於今日(七月十九日)舉行開幕禮,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出席主禮。

  其他主禮嘉賓包括李小龍基金會會長李香凝、收藏家李捷勤、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

  展覽由康文署主辦,李小龍基金會和香港文化博物館共同籌劃,為今年「家是香港」運動中「活力香港」主題的一個重點項目。展覽由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贊助,將由明日(七月二十日)起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為期五年。

 
 於展覽開幕禮上致辭時,曾俊華表示,李小龍以他天賦的魅力及非凡的武藝,把功夫帶給世界觀眾,亦使他們對功夫有一全新的認識;他亦較其他人更經常使用電
影把香港推廣到國際。他的電影《精武門》、《猛龍過江》及《龍爭虎鬥》被影評人評為功夫片經典作的常青樹,跨越了年齡、文化及地域的界限。

  曾俊華稱,是次展覽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年青一輩認識李小龍這位經典人物。展覽將帶領觀眾經歷李小龍精采的人生及成就:由一個在九龍長大的反叛街頭打架少年,及至成為一位成功的荷里活演員、導演,以及受人景仰的武術家。

  曾俊華藉此機會代表香港特區政府感謝李小龍基金會。該會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合辦是次展覽以及借出四百多件珍貴文物展出。他亦多謝著名收藏家李捷勤借出超過一百件與電視劇「青蜂俠」有關的產品於收藏家系列中展出。

 
 李小龍於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美國三藩市出生,其父為粵劇名伶李海泉,母親何愛榆為本港富商何甘棠之女兒。李小龍出生後不久便隨父母回港生活,由
於父親廣結影藝人脈,令李小龍自幼便與電影結緣。一九四一年,還是嬰孩的李小龍就在美國參演了其第一部粵語電影《金門女》;一九五○年公映的《細路祥》以
及一九五一年的《人之初》中精湛的演出,更為他贏得「天才童星」的讚譽。一九五九年,他參演最後一部本地電影《人海孤鴻》(一九六○年)後即赴美升學。

 
 李小龍自小熱愛武術,早於十三歲正式拜師詠春宗師葉問。他到美國留學後,西方社會的生活與思想成為他構思武術哲學的激化劑。他在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校上
學時期已開始教授詠春拳,一九六二年更正式設立「振藩國術館」,並將自己所創的「沒有固定技術動作、沒有套路形式」的武術系統正式定名為「截拳道」。

 
 一九六五年李小龍應二十世紀霍士公司邀請,演出美國電視劇《青蜂俠》中「加藤」的角色,展露了洗練敏捷的功夫,引起香港製片商的垂青。一九七一年李小龍
返港發展,拍攝多部矚目電影,包括《唐山大兄》(一九七一年)、《精武門》(一九七二年)、《猛龍過江》(一九七二年),以及《龍爭虎鬥》(一九七二
年),他凌厲的真功夫、出神的雙節棍法,看得觀眾如痴如醉,更把中國功夫電影推進國際市場,亦令他攀上人生與事業的高峰。惜於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李小
龍於拍攝其自編自導自演的《死亡遊戲》期間猝然離世,享年三十二歲。

  「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佔地八百五十平方米,展出海內外
藏家及機構借出的六百多件珍貴的李小龍文物,包括李小龍的個人用品、戲服、藏書、訓練設備、個人文字作品,以及其他精心挑選的展品。展廳設有李小龍五套經
典功夫電影的重要場景、模擬李小龍的健身房和書房,配合以浮空投影播放的三維李小龍動畫、全新製作的三點五米高李小龍雕像,以及一套片長七十五分鐘的《李
小龍風采一生》紀錄片,讓觀眾可以全面及立體地從李小龍個人、電影、功夫、文化現象等多方面,了解這位巨星的成就和影響。

  展覽亦特設收藏家系列,定期更換和展出不同收藏家有關李小龍的珍藏,展示他們眼中李小龍的影響和文化意義。首個收藏家系列邀得著名的美國收藏家李捷勤借出超過一百件與電視劇「青蜂俠」有關的產品展出,從中可以認識到首個由美國企業推廣的李小龍形象。

  配合展覽長達五年的展期,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分階段推出不同主題的教育及推廣活動。首期活動會以「香港人所認識的李小龍」為主題,當中包括講座、分享會、互動示範等,從多角度探討李小龍的事業、人生及成就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